强化创新驱动

中国石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把技术搞上去”“保持领先水平”的殷切嘱托,坚决扛稳扛牢“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”核心职责,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持续强化前沿基础研究,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。

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管理

中国石化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竞争机制,制定《“揭榜挂帅”“赛马”新型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方案》,启动实施首批6个前沿基础项目。启动实施“种子计划”课题试点,首批针对化工与材料领域面向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,征集原创性、前瞻性思路和解决方案,拓展新领域新工艺新技术源头供给。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,申报新建5家国家能源创新研发平台,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获公示,3家纳入“赛马争先”建设机制,1家参与“挂帅出征”评定。成为国资委首批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,系统梳理基础性、紧迫性、前沿性、颠覆性“四性”技术体系,凝练重大科技任务,提出领先领跑目标,着力组织开展攻关。

科技人才队伍建设

中国石化实行以才引才、项目引才、柔性用才,强化科技攻关团队集成优势,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,集聚一批“高精尖缺”人才,研发人员比例位居同行领先水平。打造科研领军型人才队伍,激发青年科技人才源头活水,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、能力、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。围绕国家重点领域、重点产业,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,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,实行人才梯队配套、科研条件配套、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。推行院士后备支持计划,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。

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

中国石化积极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,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,为产业升级、经济发展添动力。2022年,公司境内外申请专利10,136件,境内外授权专利7,502件,专利质量连续4年排名央企第一。获得中国专利奖7项,其中金奖1项、银奖2项、优秀奖4项。在国资委2022年印发的“中央企业专利情况排序”中,中国石化获中央企业专利质量评价结果A档第一名,中央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情况排序第二名,中央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情况排序第二名。

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面,多种地质类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取得突破,页岩油气形成机理认识与勘探开发技术攻关成效显著,自研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及装备持续应用提升,全节点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可控。炼油与氢能技术方面,配方原油成套技术体系基本形成,相变材料为问天实验舱提供重要技术保障,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成套技术开发成功,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正式投用。化工材料技术方面,医卫关键原料生产工艺打通全流程,国内首套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建成投产,国内首条高强高模碳纤维专用生产线打通全流程。公用技术方面,百万吨乙烯配套含硫废碱液湿式氧化工艺技术开发成功,高酸性气田长周期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实现现场应用,催化裂化装置绿色低碳运行智能管控平台成功上线运行。

数智化转型

中国石化加强数字技术应用,加快产业数智化转型,推动管理模式、运营方式、生产范式转变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积极塑造竞争新优势,推动石化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

优化信息化管控体系,激发数智化创新活力

制定实施中国石化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专项实施方案,建立健全信息化技术管理、信息系统风险管控、信息化专家管理、信息化培训等配套体系。发布中国石化信息化应用架构1.0版,在石油石化行业创新开展软件工程造价评估体系建设和试点应用。推动“域长负责制”新机制落实落地,各业务域按照“数据+平台+应用”新模式,有序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、业务流程标准化、数据治理和深化应用工作。

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石

完善提升“石化智云”工业互联网平台,构建以服务管控、能力开放和持续交付三中心为一体的服务体系。一体提升“云网安”能力,建成异地数据中心,形成集团公司数据中心“两地三中心”应用互备模式。搭建国资央企混合云,试点建设“一云多芯”的信创资源池。优化集团公司网络架构,建成数据中心环网,完成网络扁平化调整。强化网络安全管理,完善互联网出口安全防护策略。

推进各领域数智化提升,强力支撑高质量发展

建设财务数智化分析决策系统,完善全球司库管理功能,完成利率汇率风险、信用风险管理应用上线,加快构建战略型集约化财务管控体系。完善提升一体化投资优化与管控平台,建设业审融合大数据平台。总部智能运营中心深化应用,推进产业上中下游生产领域数智化升级。危化品运输、环保排放实现全集团可视化监管,碳资产系统在40家企业上线。石化e贸等电商平台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
智能工厂建设

中国石化基于“石化智云”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6家企业智能工厂整体上线运行,促进初步形成以效益为核心的“全局优化、精准执行、闭环管控”生产运行模式,赋能绿色、安全、高质量发展。截至2022年,中国石化建设炼化智能工厂累计达到15家。​​​​​